本站为【传爱成考】旗下网站,主要提供免费成人高考政策与资讯,信息仅供学习交流,非官方网站,具体信息以上海市教育考试院www.shmeea.edu.cn 为准。

如何提高技校生的职业素?成人本科怎么补学士学?

上海成人高考网 发布时间:2019-12-01 09:33:37

  如何提高技校生的职业素质

  一、高职学生职业素养缺失及问题

  (一)重技能、轻素质,过分强调技能的重要性目前,我国就业形势严峻,大学生就业压力越来越大,就业问题凸显。这也对高职高专人才培养工作提出了更大的挑战,为迎合市场需要,许多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中存在着不同程度的重硬技能、轻软能力(素质等)倾向,过分强调技能的重要性,认为只要掌握专业技能,动手能力强,学生毕业就能满足社会、企业的需要。在育人实践中注重学生操作技能的训练,片面强调专业技能的培养,仅仅满足于让学生获得从事某个职业所需的实际知识和技能,存在着重技能、轻素质,重专业、轻做人,重教书、轻育人等问题。所以,学校应在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的同时,更应注重学生的职业素养,塑造、养成高职学生的职业自然习惯,从而缩短学生准职业人的磨合期,使其毕业后尽快融入到社会、行业、企业中。

  (二)重专业、轻规划,缺乏职业发展的认识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的特征,是具有职业岗位的指向性。职业意识是大学生在职业问题上的心理活动,是自我意识在职业选择领域的表现。它包括两个不可分割的方面:一是自己对自己现状的认识,二是自己对职业的期望。它是劳动者对社会职业了解与适应能力的重要体现。

  目前,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十几年的刻苦学习考入大学,目的是为了找到一个理想的职业并快速发展。但是,目前学生的职业角色意识较差,而职业教育缺失的重要部分恰恰是缺乏职业意识及职业素养的培养。据2019年上海对10所高校大学生问卷统计显示:学校组织、指导大一学生完成自己职业规划的不到11%。没有做职业规划的约69%,因为不知道怎么做规划;约20%的大学生认为还太早没有必要。

  可以看出目前大学生职业意识还比较薄弱,缺乏职业忧患意识。学校应加强对学生的职业指导。因此,在大学期间,每个大学生都应明确:我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我将来想做什么?我能做什么?环境能支持我做什么?据此来确定自己的个性是否与理想的职业相符,对自己的优势和不足有一个比较客观的认识,结合环境如市场需要、社会资源等确定自己的发展方向和行业选择范围,明确职业发展目标。所以,在校高职学生应该具有较强的职业意识,并加深对职业目标、工作岗位、职业态度等的理解。

  (三)重待遇、轻成长,缺乏敬业精神的养成据上海交通大学就业指导中心题为———“大学毕业生哪些特质被用人单位看重”问卷调查统计,用人单位对求职学生的重视程度依次是:

  责任意识(77.8%);敬业精神(71.3%);团队合作精神(69.4%)居前三名。可见,敬业精神是一个人事业成功的基石,没有敬业精神,又何来成就事业之说?弘扬敬业精神,既是做好工作的需要,也是自我生存的需要;

  既是一个人应当具备的职业品质,又是一个人做好本职工作的前提和保障。但是,目前相当数量的高职学生对职业的主要期望是:收入待遇、社会地位、工作条件等。最感兴趣的是大城市,最向往的是政府部门、事业单位,甚至只要能挣钱、条件优裕,岗位是否与专业相近却是无所谓,寒窗苦读拥有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在职业选择时竟放在了其他条件后面。

  经过对近几年毕业生跟踪调查分析,一些高职学生往往这山望着那山高,干什么职业都不称心、不投入,大事做不来,小事又不愿做,一味地抱怨工资少、待遇差,频繁跳槽,因而很难干好本职工作。对于一个刚刚步入职场的高职学生而言,只有专业知识和技能,而没有尽职尽责的敬业精神是不能成才立业的。

  (四)重理论、轻实践,缺乏创新精神培育我国高等教育法明确指出:“高等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没有创新观念和创新欲望,一个人就不会去开发自己的创新潜能,也无意进行创新探索。

  近几年,通过对毕业生的跟踪调查及用人单位反馈意见,用人单位认为,现在的大学生在实际工作中普遍存在“高分低能”、“眼高手低”以及“缺乏创新精神”。主要表现为:缺乏创新的观念和欲望;缺乏创新性思维能力;缺乏创新的兴趣。例如,毕业设计、毕业论文没有自己独特的思想或感悟,千篇一律;工作中经常表现出不满足于现状,但往往又不愿思考、不愿改进,牢骚满腹、怨天尤人;

  要么考虑问题和处理问题的方法常常循规蹈矩,没有新意和突破。对于自己缺乏行动的信心,缺乏强烈的创新精神。

  究其原因,中国的教育太注重学生的考试成绩,把学生培养成了高分低能、无创新精神的考试机器。这既是我国长期应试教育体制之弊,也是高校人才培养过程中重理论、轻实践教育之果。

  2005年3月29日,钱学森临终前对温家保的遗言说道“:

  今天,党和国家都很重视科技创新问题,但我觉得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具有创新思想的人才。中国还没有一所大学能够按照培养科学技术发明创造人才的模式去办学,没有自己独特的创新东西,我看,这是中国当前的一个大问题。”钱学森之问令人深思,当今世界是科技竞争的时代,更是科技与人才创新的时代,没有成千上万具有创新精神的人才,一个国家就不可能立于世界强国之列。二、提升高职学生职业素养的路径

  (一)培养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做人,使其成为高素质的“职业人”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19]16号)的文件中指出:“高等职业院校要按照企业需要开展企业员工的职业培训,要加强素质教育,强化职业道德,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到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全过程”,“要高度重视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重视培养学生的诚信品质、敬业精神、责任意识和遵纪守法意识,培养出一批高素质的技能性人才”,“要针对高等职业院校学生的特点,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性,教育学生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提高学习能力,学会交流沟通和团队协作,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

  因此,从个人的角度来看,适者生存,个人缺乏良好的职业素养,就很难取得突出的工作业绩,更谈不上建功立业;从企业角度来看,唯有集中具备较高职业素养的人员才能实现求得生存与发展的目的,他们可以帮助企业节省成本,提高效率,从而提高企业在市场的竞争力。职业院校学生们不仅要学会职业技能,更应了解职业理念、职业行为规范和职业道德,注重学生的思想修养、行为规范、做人原则、敬业精神、合作精神,以及创新能力、组织能力、心理承受能力的培养。教育学生不仅要学会学习、学会做事,更应学会做人,从而把学生培养成为全面发展的“职业人”。

  (二)确立职业目标,规划职业生涯,不断提升职业素养很多高中毕业生在跨进大学校门之时就认为已经完成了学习任务,可以在大学里尽情地“享受”了。

  这也是他们未来就业时感到压力的根源。大学生一定要未雨绸缪,做好充分的准备。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职业生涯规划是指导者通过对大学生的主客观条件进行测定、分析、总结的基础上,根据大学生的兴趣、爱好、能力、特长、职业倾向等,有针对性地帮助个体确定自己的奋斗目标,并明确实现目标的思路、途径,使大学生在成长成才的道路上尽可能地少走弯路的过程。

  所以,学校要帮助学生明确人生每个阶段的任务,并且有计划、有步骤地去实施,实现自己的职业目标。通过入学教育、专题讲座及参观考察等实践活动,让学生较早地认识所学专业的性质、末来工作的内容及特点,在校期间应掌握的学习方法及应注意的问题。通过职业生涯规划项目强化学生的职业意识,使学生有充分的就业思想准备和健康合理的职业动机,并使其渗透到学生的心灵深处。通过就业与创业教育使学生对自己进行综合分析,在科学的职业目标指导下,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形成正确的职业态度,使学生明白人生价值的实现在于脚踏实地地工作,要了解、关心、接纳和尊重自己,有勇气为自己所做的事负责。

  只有不断提升职业索养,才能迈向更高的目标。

  (三)注重敬业精神与职业行为的养成,提升职业竞争力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的快速转变,社会及用人单位越来越看重大学生的职业素养及敬业精神。大多数单位在招聘时都显得更加理性和务实,不再盲目追求高学历和名校毕业生,而是更多地从本单位的实际需要出发。许多用人单位的管理者认为,大学生从学校刚刚步入社会,缺乏工作及专业经验很正常。

  大学生只要具备良好的职业素养及敬业精神,他们将会成长的很快,但是,即使学历再高,没有一定的敬业精神也会一事无成。敬业的人,是快乐、自信的人,他把每天的工作看成人生目标,全身心投入本职工作,由于对工作的敬业精神,在工作中获得成就及快乐,使个人及事业都得到了成就、发展。例如,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通过整体设计,教务处和院团委联合制定《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大学生素质教育学分认证证书》,规定所有全日制学生,在校期间除课内完成必修、选修和实践环节学分外,还必须完成素质教育活动学分,通过考核认证获取10个学分后方能毕业。这样就实现第一课堂(课堂教学)、第二课堂(校园活动)和第三课堂(社会实践)的有机统一。

  为此,设计的新人才培养方案中充分体现了“职业性、敬业性、创新性”的特点,引入符合校园文化特征的优秀职业文化贯通于第一、二、三课堂,分别通过课堂教学、日常管理、组织建设、活动渗透四个模块,将这种富有敬业精神的特色文化逐步内化到学生的课堂教学、个人职业形象、礼仪礼节、班级运作、宿舍管理、校园活动等全方面,最终让学生的职业意识、职业技能和敬业精神得到融通和提升。

  (四)创设校园创新的环境,助推创新人才快速成长首先,必须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只有具有良好职业素养和高度使命感的人,才会有强烈的忧患意识,才能战胜自我,不断寻求新的突破。因此,一方面学校应以培养学生主体意识与能力及创新精神与能力为目标。要求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应该积极

声明:

(一)由于考试政策等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本网站所提供的考试信息仅供参考,请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二)网站文章免费转载出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您对内容、版权等问题存在异议请与本站联系,我们会及时进行处理解决。

本文地址:/shckzx/7387.html